撰文採訪/楊雅靜

照片提供/心象工作室

 

一張紙,化為原住民16族娃娃,流暢的翩然起舞,透出躍動的生命力!創作出這一系列《臺灣原住民創意紙藝》的「心象工作室」藝術總監吳權慧,透過趣味手作,讓人能藉由紙藝DIY,深入淺出的了解原住民服飾與文化特色,創意屢獲獎項肯定,成為發揚臺灣原民文化的新亮點!

 

讓生命力  透過手雕塑而出

《臺灣原住民創意紙藝》的設計者吳權慧,過去並未曾接觸過原住民文化,「初期只簡單地想把東西設計好,一步步走下來,情感就建立起來,發現這些對文化傳承有這麼大的幫助,就覺得是應該要做的!」就是這樣的使命感,她作品的每一道摺痕,都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希望文化與紙藝的生命力,透過手的力量雕塑而出!

此系列是國內首套以臺灣原住民為主題的摺紙書,由「心象工作室」出版推廣,內頁分別以中英日3種語言簡介16族群,不但更能向臺灣、與全世界推廣臺灣原住民族群文化,亦獲《2016年文化部文創之星競賽》 等多項獎項肯定;「心象」亦規劃「洄游計畫」回饋原住民,以優渥的報酬,輔佐部落居民進行加工,培訓紙藝種籽師資,至今已舉辦近五百場的摺紙活動。

「心象」創辦人李永瑞曾擔任過行銷公司的創意總監,指導過無數國際品牌的圖像設計運用,「李阿爸就覺得,過去都在幫別人設計,想作一些屬於臺灣自己的東西。」與創辦人情同父女的吳權慧總是暱稱他為「阿爸」,是家人也是夥伴,兩人一起為理想努力,讓「心象」在成立短短不到三年時間,在原住民文化中佔了一席。

02_圖片4

不只是文創  更是文化

從發想到實作,醞釀了5~6年時間,為了設計這16族服飾,他們還實際到部落試穿體驗,「待選定了每個族群的代表性服裝後,就開始想要怎麼摺、對圖騰,平均設計一個約耗半個月時間。」整個計畫最大的困難就是錢,許多理想,都得依靠現實支柱去實現,「李阿爸的退休金都投入下去了,他是個為理想全心付出的人。」

選擇「摺紙」作為文化傳承媒介,看似簡單卻讓他們屢受挫折,無論是紙質的挑選、還是印刷過程的油墨控制等,道道過程都是學問,「圖騰顏色豐富多彩,若紙質選擇不適、或是油墨過重,在印刷過程都會出問題。」

她還記得,當時設計出來的第一版還是白色紙模,「第二版開始有色彩,也感受的到跳舞時服飾的律動。」製作出來後,開始有設計相關的學校邀約合作、演講,「大家看到的,第一是文化、第二是紙的藝術。」推行到最後,有一個原住民編織老師對她說,「你們的東西已經不是文創,是文化了!」

她才體會到,品牌精神出來了。

 

藉由文化推廣  學習到感恩

吳權慧說,「後來我發現,透過我們的紙藝教室,老師們在教學時邊說故事,也讓大家更能了解文化。有時看到他們做出來的東西,也會讓自己驚豔,這東西可以是藝術的,也可以是與朋友共享的,非常多面向。」

去年「外貿協會」國際電腦展,主辦單位即邀請她們設置DIY區,當時有參與到的外國人無不表示驚豔,當中甚至還有人天天來,想多做一些回去收集,「外貿協會很用心,就是要讓外籍來賓去體驗這些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。」

而這一切過程,也讓她學習到感恩,「若摺紙沒有結合這些文化與教育,那我就只是一個會摺紙的人,接觸到這些老師,他們的敬業精神、對文化的重視,讓我由衷感到佩服,知道得越多就越謙虛。」也透露今年暑假將會與救國團合作開設課程,共有八堂課,會挑選精華八族做為教學內容,希望能藉由教育,讓文化推廣更深耕。

02_圖片6

每一道摺痕皆深藏文化傳承的使命「心象工作室」運用創意紙藝 讓臺灣原住民文化翩然起舞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