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,到底該怎麼學好語言?Podcast「通勤學英語」創辦人John老師,居住南非20餘年,不同於多數華僑在歐美的生活經歷,生長在文化大熔爐的他,認為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,沈浸在其中並實際使用,比死記單字、文法更重要「通勤學英語」利用每日15分鐘時間,朗讀一篇英語國際新聞,也針對特定議題討論,為學生創造全英語學習環境。

在「通勤學英語」頻道,聽眾可以收聽數個不同主題的單元,分別為通勤學英語直播室、英語咖啡館、國際時事跟讀,並附上雙語逐字稿方便對照,能自然的提升英語實力。多年的教學經驗讓John知道,學英語不能只是死背單字,而是要透過沈浸式全英文環境,讓聽眾挑選有興趣的主題去討論,才能持之以恆地學下去。

談到創立「通勤學英語」頻道的初衷及節目發展歷程,John本人在南非長大,有二十年純英語的環境,回台灣十二年來,他持續進行英文教學,起初只專注實體小班教學,後來他想要將教學音檔放在一個線上空間,方便學生上課後做聽力複習,一時迴響熱烈。後逢Clubhouse App流行時期,讓粉絲上線互動說英文的參與度很高,全英文的節目內容、錄音的品質、對主持的尷尬感,都是他所要面臨的挑戰。在六個月內,逐漸克服了對錄音的恐懼、逐步提升節目內容及錄音設備,目前正式製作Podcast節目已進入第四年。    

IMG_3637

 

 

採訪・撰文/吳佩芳

照片提供/「通勤學英語」John老師

學習不分階段,而是要實際應用

不同於傳統媒體,Podcast用聲音做為另一種陪伴學生的方式,John提到了對英文課程和學習模式的思考,並在今年持續改善,推出了不同節目的內容和形式。意識到上班族聽眾對資訊的需求,就在節目中加入更多時事關鍵字和熱門話題,提升參與感。同時也強調與聽眾的互動,像是每周的Podcast和live podcast都是一個循環,讓聽眾參與口說,提升英文實際應用的機會。

 

此外,John在今年推出VIP訂閱制和課程,內容加深加廣,「我們聽眾都是鐵粉,喜歡我們的節目內容,也認同我們的學習理念。」未來也計畫與更多Podcaster合作,並找各方專業老師群參與,分享不同專業觀點。John的課程設計著重擺脫框架,滿足成人為主的學習需求。他說,學好英文不能僅是目標,更是要讓學習成為生活一部分。「台灣的學習模式是習慣『完全』準備好,但語言能完全準備好嗎?這樣等到開口說與運用要學幾個月?幾年?如果你現在想要應徵外商公司,但學語言二十幾個月信心不太夠,會不會面試的機會就失去了。」他觀察,現今學語文的焦點不應再局限於文法結構、死背單字,也不該用初階、中階、進階等區分,而是用應用程度來區分。

 

IMG_3745

對國、高中生而言,網路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,是學生們每天接觸各種資源、興趣的途徑。但許多網路資源以英文為主,繁體中文資源佔比不到10%,有時翻譯也不盡理想。John反問:「當你最有興趣的主題多數會是在英語網站上分享時,你還能說英文不重要嗎?」然而他提醒,學習還是要找到自己的熱情,不要因為制式教育而迷失方向。108課綱讓孩子需要更多自主思考,John鼓勵學生多了解自己,透過不同方式尋找自己的亮點。也呼籲父母要給予想像空間,讓他們勇於嘗試和探索未來。

 

西方世界教育制度注重培養孩子的夢想空間,而華人社會的父母則往往想幫助孩子擬定辦法,希望幫孩子將未來的路全都鋪好,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可能性。他舉例:「假設孩子說喜歡太空人,台灣爸媽可能會說沒有太空總署或把他送去補物理,希望他真的當太空人,但孩子有一定要當太空人嗎?他不能只喜歡看火箭發射嗎?不要幫孩子鋪好路,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成長,培養出獨一無二的實力。」

 

學英文就像肌肉訓練,沒練就荒廢

「英文就像肌肉,需要每天訓練,而不僅是當作一門學科。」John指出,單向學習(Input)的效果有限,他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,包括將報紙閱讀與生活結合,以及透過語言交流和朋友的互動(Output)等,來提高英文水準。他呼籲,學生不能只追求效率主義,而是要尋找真正感興趣的事物,透過熱情與動機來推動學習。他舉例:遇過一位混血小學生,因為在家有許多接觸外語的機會,英文水平已達國、高中生程度,但國小考試卻只得了85分,實際上是出自「她不想認真考試,因為不知道意義在哪裡,傳統考試對她來說沒有鑑別度。」

 

John指出,現代孩子已經不再受制於傳統教育體系,有更多資源和自主學習機會,因此老師需要更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,不能只著重考試成績。108課綱教育趨向個人化、客製化,強調因材施教,而教育的未來會更注重個人自主選擇,目前許多大學都有大一不分科開放式課程(Open Course)的趨勢,表示學生有更多機會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,並透過自我探索找到發展定位。

IMG_6964

 

John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及中文,完全沒有腔調,他回憶:當他去日本旅行時,會特地改變腔調,符合當地英語習慣。因為有長期在南非的成長經驗,讓他更能理解文化雜食性和適應力的重要性。他認為學習應該是雙向的,而現代更注重從實踐中學習(learn from doing)。「要能夠從實際行動中獲得啟發,而不是被動地學習。」

 

此外,John也提到,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情,就能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取得更好的優勢。「現代學習是全方位的,需要適應和不斷體驗新事物。」這也是他持續優化Podcast,提供聽眾優質內容的動力。John最後鼓勵學子們,學習不僅僅是取得學歷,更重在付諸行動。「一個台大電機系畢業的人,即使學歷再高,如果沒有實做能力和實踐經驗,就只是徒具虛名;還可能不如一個有熱情創作的中學生透過數位創作,去影響大眾而獲得百萬點擊流量等實做成就來得實際。」

 

IMG_0800

 

 

本篇收錄於2023年12月號青年期刊
「Learn to do」的世代,跟著Podcast「通勤學英語」一起不斷進化!
標籤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